千帆競發 體育經濟點燃汕尾文旅新引擎
2025-10-28
來源:浙江云野科技有限公司
酒店入住率連續多日超過95%,一房難求;賽事期間客流量同比增長約40%——這不是一線城市的商業中心,而是粵東海濱小城汕尾因體育賽事帶來的真實變化。
今年10月,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帆船比賽在廣東汕尾紅海灣啟幕,228名來自全國各地的帆船運動員在這片海域揚帆競速。這場賽事成為汕尾城市發展的催化劑,借助“辦賽、營城、興業、惠民”的東風,這座濱海小城正以“體育+”模式打造經濟新引擎。
數據顯示,保利金町灣、紅海灣等片區在賽事期間客房價格與入住率顯著提升,“灶物夜市”、二馬路美食街等夜間經濟集聚區客流量同比增長約40%,夜間消費占比達60%。游客平均停留時長從1.5天延長至2.2天。節節攀升的人氣與流量,正切實轉化為這座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
“沖浪,到汕尾!”——這已不僅是句口號,更成為眾多海上運動愛好者的共同選擇。早在10月初,2025年汕尾沖浪公開賽暨沖浪音樂嘉年華就在“中國最美海灣”紅海灣拉開帷幕。賽事期間,片區酒店入住率連續多日超過95%,一度“一房難求”。依托全運會契機,汕尾在體育賽事領域持續發力,以系列品牌賽事構筑起一張“全域賽事網”。
首屆“汕超”足球賽創新融入英歌舞、麒麟舞等非遺元素,打造獨具特色的“非遺德比”,線上直播觀看人次突破百萬。海豐縣龍舟錦標賽作為“十五運會”預熱活動,吸引23支隊伍、322名選手參賽,賽事規模及觀看群眾均創汕尾之最。隨后,2025年汕尾擊劍公開賽吸引全國約500名選手及隨行人員齊聚;南粵古驛道定向大賽(汕尾海豐站)讓600余名選手與3000多名群眾共同感受鄉村風貌煥新。
一系列賽事有力展示汕尾各類特色運動資源優勢,不僅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體驗濱海風情,更促進了景區門票、濱海住宿、水上運動培訓和海洋主題文創等相關消費增長。
圍繞十五運會賽事布局,汕尾推出六條“激情全運 漫游汕尾”精品線路,串聯賽事場館、核心景區、濱海度假區、鄉村示范帶及文化體驗點,形成“觀賽+游覽+體驗”一站式服務。其中,品清湖航線通過新增夜間海釣、沙灘篝火等項目,成功實現從“半日游”向“過夜游”轉變,航線客運量突破1萬人次。
消費聯動同樣成效顯著。全市A級景區、星級酒店推出憑賽事門票或參賽證件享受門票折扣、住宿優惠等服務。市交通投資集團等企業創新推出“游船+景區”套票、“賽事+酒店”套餐等產品,形成“一票通享”新體驗。
盛裝迎盛會,滿城盡期盼。在“百千萬工程”與全運會機遇的雙輪驅動下,汕尾正經歷著從城市面貌到發展內涵的深刻變革。這場體育盛事的籌備,恰與汕尾持續推進的“百千萬工程”“明珠系列”攻堅行動同頻共振。近年來,汕尾堅持由表及里、層層遞進,通過外塑“顏值”、內修“氣質”,突出連線成片推進“全域提升”。
在已規劃建設30條鄉村振興示范帶的基礎上,汕尾進一步謀劃打造10個“連線成片”示范片區,覆蓋面積達942平方公里。同時,以全市2條高鐵、3條高速、4條國道為主骨架,創新實施“234”連線擴面集成打法,開展總長706.6公里的沿線區域“兩提升三整治”工作,使城鄉風貌煥然一新。
以賽事舉辦地紅海灣經濟開發區為例,該地借助央企支持,以“咖啡+文旅”為切入點,盤活沿海廢棄養殖場和閑置民居房屋,提升沿街風貌。浮日隱地、落日沖浪、古堡咖啡等一批熱門打卡點應運而生。就拿“古堡咖啡”來說,這里一天能賣出4000多杯飲品,單日顧客最高超8000人次,營業額近25萬元。
十五運會帆船賽事的落地,讓汕尾完成了從“有海”到“懂海”的質變。這片低調的海域,如今因帆船而聲名鵲起。來自全國各地的17支隊伍228名隊員齊聚汕尾,他們不僅在南海之濱逐夢深藍,更會把沿途的所見所聞所感傳回家鄉,這些“流動的名片”也將為汕尾帶來全國性的推廣與曝光。
在紅海灣畔,專業帆船賽場與訓練基地全新亮相。作為十五運會帆船項目的核心場館,位于紅海灣的廣東海上項目訓練中心不斷升級改造,累計投入6000多萬元。
賽事IP的賦能遠不止于此。汕尾市文化廣電旅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將把“帆船之都”打造成汕尾的亮眼IP。相關的培訓體系、產業配套、文化氛圍也將持續發揮作用,讓“帆船之都”的內涵不斷豐富,形成持久的品牌效應。
不久前,中國極限運動協會與汕尾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充分依托汕尾“山海湖城”的獨特自然資源,著力構建“一核多點”的極限運動空間布局。以紅海灣、碣石灣、品清湖“雙灣一湖”為核心區域,建設多個優質戶外運動場地,培育“海上極限運動+陸地極限運動”的特色運動集群。在產業培育方面,汕尾計劃引導國內頭部極限運動裝備企業落戶,設立生產基地或區域運營中心,利用區位優勢輻射粵港澳大灣區市場。
紅海灣畔,白帆點點。夜幕降臨后,“灶物夜市”與二馬路美食街人聲鼎沸,游客們品嘗著生猛海鮮,談論著當日比賽的精彩瞬間。從專業賽場到大眾生活,從體育競技到經濟動能,汕尾這座“帆船之都”正在體育與經濟融合發展的浪潮中,駛向更廣闊的藍色未來。

